医生当患者面用手机查百度,网友:真不拿我当外人!【远离网暴、客观看待事务】
“我找你看病,你却给我找百度。在医院遇到这一幕,说“神奇”算是客气了,说它“荒诞”,应该更准确一点。这医生什么水平啊,这咋会让人放心?”那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会让就诊的患者感到不满?
10 月 12 日,江苏宿迁宿豫区新庄镇医院,一患者找一老医生看病,发现这位老医生当着自己的面打开手机查百度,搜索“尾椎骨折如何处理?”。患者认为这位老医生是现学现卖,于是将偷拍的视频发网上,质疑医生竟“当面用手机查百度如何治病”!网友:“你也太不拿我当外人了吧”。
网友们不禁议论纷纷,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固然痛快,但不一定能瞄准靶心。毕竟,离开具体的背景,只靠患者的只言片语,并不一定能够还原事实的全貌。
直至10月13日,医院回应解释:“这个医生水平很高,他擅长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骨科是他的弱项。医院没有骨科,乡镇医院骨科科室很少,网络搜索只作为参考。”原来,涉事医院是一个乡镇卫生院,这位老医生是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专科医生,并非全科医生,存在着专业壁垒。
此事件的尴尬点在于:一个患骨科病的患者,去找了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生,医生并没有选择胡乱应付,并且认真地帮患者查资料,这到底是“神奇”还是负责?
网友:手机搜索病症来确认正确,以此来判定自己诊断是否有错误,起码没有“张嘴就来”,好歹态度是合理的,这需要倡导,而不是质疑。以前靠经验,现在应该经验加上现代综合技术考虑。多一份参考就会减少一分误诊。海外医生也时常有在互联网浏览学术期刊的行为,只不过不是百度而是谷歌罢了,没人觉得奇怪,大家都习以为常。都说隔行如隔山,隔科室也差不多隔座山,这也可能是存在会诊制度的意义,一个医生行医哪怕行医一辈子,也有自己不擅长或者没处理过的病例。
医生因为看病百度问题,而引起舆论反响几年前也曾发生过一例,只是那次是医生让患者自己百度。
2018 年 12 月 16 日,湖南新化一名患者在医院做了检查,诊断为小叶增生,向医生询问检查结果时,医生表示问题不大,患者继续追问病情,医生说“回去百度一下就懂了”,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最终医院对医生进行批评教育,医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学海无涯不一定非要苦作舟,也可以百度为舟。值得强调的是,医生百度的东西和患者百度的,通常不是一个东西。所以,这次江苏宿迁医生自己百度与湖南新化医生让患者百度,两两相比之下,大家应该反对的是病人自己查百度,而不应该是医生查百度。因为没有经过系统医学训练的普通人,很容易被百度这种快餐资讯误导,比如:便血就是肠癌,呕吐就是胃癌,咳嗽就是肺癌----等等。但医生并不一样,即便低门槛的百度,也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垃圾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
医生不是神仙,可以包治百病
医生目前都是专科化的,不可能一个医生将所有的医学知识都了解。即使是某一个专科医生也只能对他那个专科里的某几种病有很深入的了解。
这个问题,其实指向基层乡镇医院的现实:医生少,尤其是专科医生更少,不少医生不得不“包治百病”。这位老医生或许是没得选择,患者也没得选择。
基层医生的队伍建设堪忧,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这一级,更是最脆弱的一环。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个人待遇低、医术没有成长的空间,个人价值也得不到体现问题,还有乡镇公共服务质量低,无法满足基层医生生活、家庭、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需求问题。种种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基层医生对职业认同度低,人才流失严重,正规医科大学培养出来的医生,别说骨科之类的专科医生,即便是全科医生,到了基层也留不住。
实际上这一事件,恰恰折射出了基层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这才是这一事件最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中国医生的待遇仅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接近。2018《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指出,男性医生年均工资为78702.83元,女性年均工资73294.47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调查有 24%医师能够休完年假,23.6%不休年假,一半医师少休,4.4%医师不知道有年假。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曾经称,中国医护行业的特点是”风险很高、收入很低、付出很多、理解很少"。医生难,全科医生更难,基层医生更是难上加难。基层医生就更像小草,默默无闻深深扎根于大地。
相关资讯
-
正规网站
正规网站 信息服务 -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 真实有效 -
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 安全放心 -
免费咨询
免费信息咨询服务 -
平台授权
数据服务 全球收录 -
专业客服
专业客服在线服务

-
在线咨询
-
官方微信
扫码添加官方微信客服 -
免费用药
免费用药
信息填报,专业医学人员帮您匹配合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