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埃罗妥珠单抗2025进医保了吗?埃罗妥珠单抗多少钱一盒2025?

埃罗妥珠单抗2025进医保了吗?埃罗妥珠单抗多少钱一盒2025?埃罗妥珠单抗是一种免疫刺激性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埃罗妥珠单抗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增强。本文将重点讨论埃罗妥珠单抗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埃罗妥珠单抗2025进医保了吗?埃罗妥珠单抗多少钱一盒2025?
1、截止2025年8月,埃罗妥珠单抗尚未进入医保且未在国内上市。
2、埃罗妥珠单抗2025年尚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需通过海外渠道购买,费用高昂,一盒的价格大概在1.4万-1.9万元之间。
二、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1、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的疗效
在ELOQUENT-3临床试验中,埃罗妥珠单抗与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治疗(EPd)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Pd)相比,EPd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具体而言,EPd组的中位OS为29.8个月,而Pd组为17.4个月,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HR 0.59,p=0.0217)【1】。此外,EPd在大多数患者亚组中均显示出OS的改善,提示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广泛适用性。
2、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尽管埃罗妥珠单抗的联合治疗展现了良好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在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比对照组略高(RR 1.12),且感染和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RR 1.09和RR 1.32)【2】。不过,研究者指出,埃罗妥珠单抗的安全性与以往的报告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因此,尽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在疗效上的优势仍然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3、其他联合治疗方案的比较
除了与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联合应用,埃罗妥珠单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案结合使用,如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治疗。研究表明,埃罗妥珠单抗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PFS(HR 0.82)和OS(HR 0.80)【2】。不过,对于新诊断或未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埃罗妥珠单抗的效果并不明显(HR 0.93),这提示了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4、临床应用的前景
随着对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治疗效果的深入研究,预计其将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前期治疗如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PI)产生耐药的患者,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的方案可能成为二线治疗的标准选择【3】。不过,未来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确认不同治疗组合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埃罗妥珠单抗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Dimopoulos MA, Dytfeld D, Grosicki S, et al. Elotuzumab Plus Pom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for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II ELOQUENT-3 Trial[J]. J Clin Oncol, 2023, 41(3): 568-57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60908/
[2] Noori M, Fayyaz F, Rezaei 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lotuz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23, 23(3): 327-33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638778/
[3] Eleutherakis-Papaiakovou E, Gavriatopoulou M, Ntanasis-Stathopoulos I, et al. Elo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pom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19, 19(11): 921-92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679403/